期數:第004期 出刊日:201102

冬季糖尿病患之足部皮膚照護

文/李佩儒 衛教師

  足部問題是糖尿病患常見慢性併發症之一,糖尿病患容易引致足部神經感覺遲鈍、血液循環不良,加上冬天足部特別容易乾裂,若出現傷口又未注意,易引發感染、潰瘍或壞疽,嚴重者甚至可能截肢。根據統計,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問題發生截肢的危險率,是非糖尿病人的15倍,且有 20%的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問題而住院。根據統計25%的糖尿病患者有足部問題,其中5-15%的病患需做截肢手術,而截肢的病患有30-50%在3至5年內,另一隻腳也要做截肢手術。因此糖尿病引起的足部問題,輕則皮膚乾燥,重則需要截肢,甚至引起全身性的問題,千萬不可輕忽待之。
  • 發生糖尿病足部病變的高危險群
  有下列情況的糖尿病患是發生足部病變的高危險群:有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疾病、肥胖、年齡超過40歲、抽菸、有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、手腳失去感覺或血液的供應量減少、腳的形狀改變及曾經有足部感染或足部切除的病史,故有以上情形的糖尿病患平日應特別注意足部的照護。
  • 引起糖尿病患足部問題的相關原因
  糖尿病患易產生神經病變的併發症,包括感覺、自主及運動神經病變,據統計罹患糖尿病15年以上的病患約一半有週邊感覺神經病變,失去了感覺神經的保護作用會使病患受到外傷而不自知。感覺神經病變最先影響遠端的部位,且往往是雙側性的,因此腳趾與足部通常最先有症狀,繼而出現症狀的部位可能就是手指及手部。運動神經病病變導致肌肉萎縮,易造成肌無力或腳型改變,如果評估發現有肌肉萎縮或腳型改變,就必須至骨科進一步評估。自主神經病變會引起血流變少,以及腳部骨骼組成的一些神經變化,缺乏適當的皮膚溼潤會導皮膚乾燥,迼成足部皮膚皺裂。乾燥破裂的皮膚會成為引發感染的微生物的入口;自主神經病變也會降低身體對感染時的免疫能力,易導致傷口癒合不佳。
 
  外傷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足部問題的常見原因,包括:不合腳的鞋子、趾甲往內長、穿有皺摺的長襪、鞋內有異物、赤腳或只穿襪子走路、修剪不當的腳趾甲、雞眼與繭。
  • 糖尿病患每年至少由專業人員進行一次「足部檢查」
  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建議,所有的糖尿病人每年至少做一次完整的足部檢查,以確認是否有潰瘍截肢的危險因子。我國中央健保局在「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」中也規定糖尿病患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足部檢查,由此可見中外對糖尿病患足部照護皆非常重視。
 
  足部的生理檢查應包括視診與觸診、足部動脈脈搏的評估,並使用半定量音叉及單股尼龍纖維來測量足部保護感覺是否喪失。若是檢查結果異常,建議轉介至相關科別進一步求診,例如:若是神經感覺異常,建議轉介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;若是足部皮膚感染,建議轉診至皮膚科或是感染科;若是足部有傷口,建議轉至整形外科,若為足部結構異常,則建議轉至骨科等。
 
  • 糖尿病患居家足部照護
  糖尿病患除每年至少一次由專業人員進行足部檢查外,更重要的是落實平日居家的照護與檢查,居家足部照護有哪些原則及注意事項,以下分別說明之:
 
一、 鞋襪選擇與注意事項
    1. 穿著合腳且具有緩衝作用鞋墊的柔軟皮鞋或布鞋,可以給足部最好的保護。
    2. 必須穿著大小適中的鞋子,意即符合自己腳的長度、宽度與厚度,讓鞋子對腳部造成的壓力與壓迫降至最低。
    3. 選購鞋子最好在下午,因為此時腳會脹得較大,比較能選到合適大小的鞋子。
    4. 可穿五趾襪將重疊或彼此接觸的腳趾分開.以防止因汗液或潮溼造成腳趾間角質浸潤。
    5. 5.一天當中多次更換不同鞋子.可以減少鞋子對足部造成的局部性壓力。
    6. 6.若穿著新鞋,建議第一次勿穿著過久,以30分鐘為宜,每日穿著時間遞增,使腳部逐漸適應新鞋,減少因足部與新鞋的磨合所造成的紅腫、水泡或壓力等。
    7. 每天檢查鞋子裏面是否有磨損或鬆掉內襯、裂縫、小石子、趾甲或其他異物,這些都會傷害皮膚,要養成穿鞋前先鞋子拿起來檢查一下的習慣。
    8. 穿著合腳、軟棉質或羊毛的襪子,避免穿著過緊、不吸汗(例如:絲襪)的襪子。
    9. 避免赤腳走路或只穿襪子走路,避免光腳走健康步道,儘量不穿涼鞋或拖鞋外出,以免受傷。
二、 足部皮膚照護注意事項
    1. 每天檢查一下腳與趾間部位,例如:每次穿上或脫掉鞋襪時,若是視力不佳,則建議使用放大鏡或有放大效果的鏡子,可能有助於檢查腳背、腳底和腳側的顏色與皮膚的完整性,若是不方便,則請家人代為檢視。
    2. 糖尿病患在洗澡過後,應徹底用柔軟毛巾輕輕抹乾水分,尤其是趾縫間位置應保持乾燥。
    3. 若是足部皮膚過於乾燥,則建議以乳液或是凡士林薄薄一層擦拭,若擦拭過多可能造成油腻感,或因足底過於潤滑、油腻而易滑倒,可採每次少量但一天多次塗擦方法,維持皮膚的滋潤。含有酒精的乳液不適用,因為酒精易造成皮膚乾燥或皺裂,也可選取較清爽型的乳液,避免足部感覺過於黏腻。
    4. 將腳趾甲剪平,並將尖銳的角磨平,使與腳趾輪廓等齊,要確定每個尖銳的邊都被磨平,如果病患視力不佳或不易摸到腳,可由家人協助。
    5. 若發現雞眼、硬繭或腳趾甲內生的情形,避免使用化學品、尖銳器具或刮鬍刀來治療這些問題,因為可能會導致潰瘍或感染。病患或家人可用金剛砂板或浮石輕輕將雞眼或硬繭磨光,然後塗上潤膚乳液或乳霜,來保持雞眼或硬繭的柔軟。
    6. 請病患注意不要被熱水燙傷.洗澡前先以前臂、手肘或溫度計來測試水溫。
    7. 避免使用熱水瓶、熱墊、或足部保暖器,因為它們可能會引起燙傷。
    8. 冬天天氣較冷,有些患者認為泡熱水會增加腳的血液循環,但糖尿病患要特別注意,尤其是足部神經感覺較遲鈍的病友,可能會有燙傷的危險,而且泡腳時,易將皮膚上的天然油脂一併除去,使泡過的腳缺乏滋潤,更易乾燥。如果腳部經常冰冷,想使腳溫暖,有一些較安全的方法,例如:穿厚襪保暖或加強下肢的足部運動。
    9. 足部發現有任何問題,例如:外傷、起水泡、硬繭、任何久不癒合的傷口、或是有紅、腫、化膿、液體滲出等異常現象時,應儘速就醫。
 
  良好血糖控制可以減緩神經病變的發生與進展,而平日居家足部檢查與照護,可以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的發生,因此糖尿病患要雙管齊下,除了落實足部照護外,最重要的課題即是將血糖控制好,如此預防重於治療,可避免因一時失「足」而造成截肢等憾事,關心足下,就從此刻開始!
 
參考資料: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0核心課程-糖尿病患之足部照顧與衛教